校友之家

辽大故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友之家 > 辽大故事 > 正文

董延茂(1990级):怀念邱醒宇老师

发布时间:2021-10-31  浏览次数:

 2018年9月,母校辽宁大学将迎来70周年华诞,大连的澳门威威尼斯5485校友微信群及时发布了《关于开展“辽大故事”征集活动的通知》,不久又接到了同学葛春华的电话,告知活动的具体要求。在母校生日到来之际,我在辽宁大学求学的4年经历一幕幕展开,心绪难平。往事如烟,很多人和事已记不清了,但邱醒宇教授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。然而,当我提笔时才发现,我并不甚了解邱老师。

百度搜索上对邱醒宇教授有如下的介绍:邱醒宇,1934年8月出生,辽宁大学教授。195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,1964年调辽宁大学任教。1982年4月赴西德留学,1984年7月回国;曾任辽宁大学高分子化学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和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。先后应聘兼任沈阳市石化局科技顾问、辽宁省自然科学系列专业职称评委和国际学术刊物《J.Polym.Materials》顾问等多项职务。1990年4月应邀赴德国菲力普斯大学从事科研工作,1991年3月回国。曾任《高分子化学》、《高分子材料导论》等十余门课的教学工作,编写教材近十部,培养硕士多人和大批技术人才,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、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,对辽宁大学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,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。他结合实际,积极从事精细高分子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,发表论文70多篇,参编专著1部和多项发明成果,取得经济效益数百万元。曾获辽宁省1993年度二等发明奖和发明专利1项,在1996年、1997年两次获辽宁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。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
此外,辽大网站上《历史沿革》一栏的《锐意改革,开创辽大工作新局面》中有邱老师的介绍:1984年7月,化学系邱醒宇副教授,从联邦德国回国。他在联邦德国菲利普斯大学进修期间,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优异成绩,曾三次参加在联邦德国召开的国际性高分子学术报告会,他有两篇论文在德国出版的国际刊物上发表,受到专家们的好评。

当然,解读邱醒宇老师还可以看他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撰写的著作。以上是我从书面上认识的邱老师。

我记得第一次认识邱醒宇老师是在《文献检索》课堂上。由于长期伏案写作和做实验等原因,邱醒宇老师的肌肉神经受到损伤,写字时右肩、右手经常抖动。他工整的板书、流利的德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在当时的我看来,《文献检索》并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,学院安排老教授上这门课似乎大材小用。时隔20多年后,当我也评上了教授并分管教学工作,我才深刻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。要上好《文献检索》课,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外语基础外,还要有渊博的化学知识。在邱醒宇老师的课堂上,我们受益匪浅。

我的毕业论文是在邱醒宇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。作为老教授,邱醒宇老师坚持在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,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文献、设计实验路线、自制玻璃仪器,甚至是对实验样品做标记。在平学真老师和师姐关宏宇的帮助下,我学会使用实验室的大部分设备和药品,包括剧毒的氰化钠。我们课题组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很简单,毕业论文是手写的,薄薄的几页纸,同学们在课题组范围内汇报了实验过程和结果。至于毕业论文的成绩,我是在几年后调阅档案时偶然得知的,邱醒宇老师给了我“优秀”的成绩。

大学毕业后我先是在沈阳催化剂厂工作了近4年的时间,1998年冬来到苏州城建环保学院(苏州科技学院)工作,2016年学校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。毕业后,我每次回沈阳一定去看望邱老师和平老师。当时,他们夫妇住在学校内的老房子里。每次见到我,老师都很高兴,一定要留我吃饭,嘱咐我要不断进取。在邱醒宇老师的鼓励下,我在职攻读硕士、博士(博士后),始终修读应用化学专业,研究方向也一直是功能高分子。有一次,我见到邱醒宇老师鼻子红红的,以为他喝酒了。他憨憨地笑道,是去老家开学术会议期间被宾馆的毛巾感染的。福建省仙游县是邱醒宇老师的故乡,故乡和宗族以他为荣。

邱醒宇老师去世时我远在苏州,并不知晓,后来得知,悔之晚矣。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作为教师,能以自身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、引导学生、教育学生,泽被后世,邱醒宇老师不朽。

 

(编者注:董延茂,辽宁大学化学系1988级本科生)